佛洛依德的防衛作用
當理性與慾望相衝突時會產生焦慮,此時會有防衛作用以減少焦慮帶來的痛苦。主要的防衛作用有
1 轉移作用 需求無法滿足時,轉移對象以
間接方式滿足。
2 昇華作用 不被社會認可之慾念,以符合
社會標準行為表現之。
3 壓抑作用 將不容於理性的慾念壓入潛意識。
4 退化作用 以幼稚的行為表現藉以暫時獲得安全
解除焦慮的痛苦。
5 投射作用 將自己不被社會認可的慾念加諸他人,
藉以減少自己因此缺點而生的焦慮
6 反向作用 表現與慾念相反的行為,藉以減少
因慾念存在產生的焦慮。
如以最友善的態度對待其所厭惡的人。
7 合理化作用 以社會認可的理由取代真正的理由,
藉以減少尷尬局面的困難。ex.甜檸檬、酸葡萄、推諉
如曠課辯稱生病,對得不到的東西說不喜歡。
投射是將自己的過錯歸於於他人
合理化裡有推諉這一項,是將過失推到別人身上
如上述,投射與推諉都是將自己的過錯歸於於別人身上,但是投射的推諉過錯是對他人有控制慾需求的,而與合理化作用推諉過錯只是為了掩飾個人的錯誤或失敗,而把過失推到別人身上,是比較防衛性的心理防衛作用。
跟投射的推諉過錯最大的不同就是把自己無法接受的想法與情緒,推給其他人,認為是別人擁有這樣的想法,而不是他自己。
防衛機制
常見與主要的防衛機轉有下列10種:
1.壓抑作用:遺忘不好經驗。
2.否定作用:否認不好經驗存在的歷程。例如,「鴕鳥政策」、「掩耳盜鈴」、「眼不見為淨」。
3.投射作用:指個人將自己不為道德規範或社會認可的慾念加諸在別人身上。例如,「他才作弊」。
4.反向作用:行為的表現與其內心慾念相反,藉以減少焦慮。例如,「笑裡藏刀」。
5.退化作用:個人將自己的行為改以較幼稚的方式表達出來,藉以暫時獲得安全、滿足以消除焦慮。例如,遇到挫折時直叫媽,或遇到困難時吸手指、「考試症候群」、「星期一症候群」。
6.補償作用所謂補償作用,是指個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而導致焦慮或不適應感時,使用種種可被接受的方法以彌補缺陷,例如,個子矮小、受盡嘲諷的人,運用努力上進、事業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。
7.幻想作用:人無法處理挫折或困難的問題,利用想像的情感、希望與策略處理及因應心理上的挫折與困難,以得到內心之滿足。例如,沈迷於「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、快樂日子」的人,就可能是在現實戀情中的失意人。
8.轉移作用:人的需求或慾念無法經由直接的方式去獲得滿足時,就轉移對象以間接的方式去獲取滿足。例如,狗走失了,王小弟就將北京狗的情感轉移到一隻布娃娃狗上。
9.昇華作用:個人將不為社會所認可、接受的需求、衝動、慾念,改以符合社會價值標準的方式來表現。
10.合理化作用:以社會認可的好理由,取代個人心中的真理由。例如,「酸葡萄心理」及「紅顏薄命」。